☆ 研招办消息,2026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网络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今天距离预报名时间不足5天,在最后关头,越来越多人开始犹豫,开始退却。
☆ “我到底行不行啊?我能不能考上啊?会不会白白浪费一年?我到底能不能背完啊?要不还是换一个稳一点的院校吧?要不别冲985了,211也可以;要不别追求院校名气了,考个双非有个学上也不错。”
☆ 越是这么想,越是学不进去:换学校的念头一旦出现,便会在每一次“作业拿到一个较低分数”“英语阅读又错超过2个”“又忘掉了早上刚背过的那个名词”时,疯狂生长。
到底要不要换学校☆
一些分析和建议☆
@TuTouSuo™️
请大家先自查自身情况,对号入座:
①建议换学校的情况:目标院校缩招人数超过50%;原定目标院校为较难的985或211院校,但因为各种原因并未按计划复习,现阶段复习进度非常不理想但又希望可以一战上岸;
②不建议换学校的情况:目标院校存在10人上下正常范围的缩招、目标院校新增参考书、预测今年目标院校人数非常多、九月开始后觉得压力有点大感觉自己要学不完了、最近几次答题的效果都不是很好怀疑自己不一定能考上一个很好的院校等等;
☆ 换or不换:这是一个问题
目前想要更换院校的老师,主要分为「院校考纲更新or缩招」和「自身复习进度不理想」两种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先对这两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是否要更换院校的建议。
【1】招生人数缩减:关于招生人数的缩减,需要进行一些基本判断,到底是整体上的招生人数缩减,还是因为推免人数较之往年增加而挤占了统考的名额;如果是前者,那么说明该院校小幅度缩招,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在复试时进行扩招的;但如果是后者,可能因为今年推免群体较为优秀而导致的招生人数超过原有预期,进而挤压了统考名额,那么在复试的时候可能会适当扩招(当然也只是可能)。在此情况下,如果是前者,且招生人数减少超过50%,那么老师们可以考虑更换院校,因为这种情况大概率是院校教学管理调整,有可能会连带真题风格一起变动;但如果是后者,老师们大可以放心继续备考,学校总是会想要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
【2】考纲更新或知识点变动:如果在九月份忽然增加了一种实务题型,或者是突然增加(换了)参考书,那真的是对本就不稳定的考研复习雪上加霜——书还没背会题目也写的很糟糕,本来就不够的时间还得再去学一门新学科看一门新书,换谁想想都觉得很崩溃。但如果换一种思路,如果在考纲中明确增加了某个知识点,或者明确的增加了某一本参考书,那其实等于直接把今年考题中的某个题目类型或知识点直接摆在了你的面前。所以新增考纲和书籍看似是增加复习内容与压力,但实则是出题老师帮你进行的一次贴心押题,且所有报考该院校的同学都要从头开始学习该学科,又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不是阻碍,反而是助力,这院校是真不能换。
【3】个人复习进度不理想:进度不理想特指很早就确定了要报考一所较高级别的院校,但中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未按照原进度复习,时至10月依然没能完成一轮复习和一轮背诵,也没有开始答题练习等。如果是这种情况,且综合考虑认为“上岸”比“读一所较好的院校”更重要,那建议可以在现阶段更换院校,且更换院校可以在「好地区的双非」或「一般地区的211」这两个方向中抉择。
【4】感觉目标院校的内容太多学不完了:新传考研中常常会出现觉得知识越学越多越多越学不完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带了一种“背诵性”的思维在学习。前期背参考书,背基础知识点,这部分内容还没有背得烂熟,九月考试又出现了热点专题。如果一味的用“背书”的方法去学,自然就会觉得越学越多,越学越学不完。其实我们应当明确区分「一定要背的内容」和「理解性学的内容」,前者背诵关键词,后者以答题练习举一反三,这样才能越学越少而不是越学越多。因此,出现这类情况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并非院校的问题,与其更换院校,更重要的是调整学习方向。
【5】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新传考研太难了,求稳更重要:这也是9月下旬常见的更换院校的理由。因为九月我们确实面对了如答题、背书等新挑战,想要平衡好考研和学校学习,在刚开始答题时就慢慢找到方向实属不易。在这种情况下萌生“我都已经这么努力了感觉还差很多,要不换个简单的院校算了”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种情况只是暂时性的学习焦虑,是考研过程中非常正常的现象。在新传考研中没有一所绝对好考、绝对完美的院校,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难点”,而考研本身也需要我们克服困难,把自己打磨成院校想要的学生。因此,不建议因“暂时性的挫折“就更换院校,就算更换院校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真正的做法应当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哪所院校是学不完的,如果觉得学不完,那一定是复习的思路和方向存在问题。
☆ 如果确定要换,怎么换?
如果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你依然决定要更换院校,那第一个问题就是「更换哪所院校更合适」。一般来说,换院校都是为了求稳,而求稳往往是两个选择:一线城市的双非院校,或者B区的211院校,两者都算是求稳的选择。
一线城市的双非院校:上海体育大学(需要补充体育新闻知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需要补充媒介经管知识)、北京印刷学院(参考书减少、招生人数友好)、首都经贸大学(背诵为主)、北京工商大学(招生人数有限,考题简单)、广州大学(考题简单,背诵为主)、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认可度较高,有海外交流机会)、浙江工业大学(广告学考查较多)、浙江工商大学(考题基础简单)、四川外国语大学与四川省社科院(考题基础、报录比友好)等。
B区211院校:贵州大学(考题基础、报录比友好)、广西大学(考题比较常规)、海南大学(考题非常灵活,报录比友好,适合不擅长背书的同学);其他偏远地区的211其实并不算好考,综合来说上述三所算比较有性价比的选择的。
但老师们在更换院校时,一定要看【院校真题】而不是参考书,通过真题判断新院校和前任院校之间的差异,建议选择考试科目、实务内容相似的院校,不要在9月开始全新的实务学习。
在确定院校之后,这里有一些或许能够帮助到你的建议,让你快速调整自己的复习状态:
第一步:研究该院校历年真题,找到它与你之前备考院校的不同之处。
是不是多了新闻史的考查?评论分值有没有发生变化?传播学会不会考得更深一些?根据真题和你整个暑假期间的复习状况来判断哪些知识是你必须要进行补充的,然后进一步确认:这些新增内容我是需要看书,还是仅仅了解个皮毛、重点就好?
举个例子,假如只是新增了新闻史,但是新闻史的考察并不深,那你只需要在你原有的新闻史基础上做简单的补充,甚至看看我们的名解小册子就行了。假如是评论字数发生了变化,从1000字变成了500字,那自己就要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刻意地缩短字数,练习500字左右的评论。
第二步:研究今年的考纲,确定有无新增参考书。
新增参考书是必须要阅读的,因为新增的书实际上是没有任何题目可以参考的,你不知道他可能会怎么考,所以最保险起见的方式就是把补充的参考书进行细致的阅读,作为备用的知识储备。而这个阅读必须要在十月中旬之前完成,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以放弃答题为代价。
第三步:上学院官网研究目标院校的教授、副教授。
对新院校的老师、老师们的研究方向、论文做整理,确定院校的大致研究方向以及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并且根据整理,对自己原有的专题进行查漏补缺:如果是注重基础的院校,那需要在你的专题里增加各种基础知识专题,如果是注重前沿,或者在某个领域「比如厦门大学的广告学」有特别建树的院校,也需要对这类内容进行更细致深入的专题整理。
只有经过上述三步,你才能快速地从你之前准备的院校思维中跳脱出来,适应一个新院校的考试风格和真题。
最后,还有一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如果确实要更换院校,也拿不住自己擅长哪种风格的院校,建议老师们选择「前沿热点偏多」的院校,因为基础知识靠前期背诵,前沿热点靠后期答题。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所前沿热点较多的院校,既可以把背诵和答题相结合,也可以借助押题明确考试重点,再配合如「TTS哄学班」这类后期综合性的课程,就可以短期快速上手,答题、背诵、论文专题三位一体,增加上岸概率。
最后,想写给所有在是否更换院校中挣扎的老师:只有逼自己一把才有可能拥有想要的东西,才能够触及现在看起来仍然遥不可及的目标;但作为朋友,作为一路看着大家走到现在的旁观者,我想说,如果想要发疯、崩溃、歇斯底里地大喊都没有关系,情绪就是要宣泄、要释放,逼一逼自己可能有用,但更重要的是,“你究竟想要什么”。
当你的欲望足够强烈,哭完、喊完、崩溃完、发疯完,仍然会捡起书,回到图书馆、书桌前,哪怕是一边哭,也会一边背单词、记笔记。因为欲望太强烈,所以不愿放弃,不忍放弃。
「TTS-答题哄学计划」
热点专题/答题批改/全真模拟/冲刺串讲
大包大揽你的9月-12月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其他小破所常驻广子」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
值日生酒醒时间:9:00-19:00
华亿配资-华亿配资官网-线上配资网-炒股配资平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